打劫,是圍棋里的一種常見手段。棋形如下:
白1吃掉黑C,黑2必須在別處下一手棋,也就是尋找劫材,待白3應后,黑4才可以將白1再提過來。白想再提過來,就必須再找劫材。如果再到黑8找劫材的時候,白9選擇不應,通過粘住來消劫。
有些劫對於一方很輕,可以稱為“無憂劫”。如下圖:
黑棋打不打贏劫都不會影響死活,可稱之為無憂。
但對白棋來說,是生死劫,顧名思義,關係生死。
如果對雙方都很重,誰輸了劫都損失巨大,又稱之為天下劫。
例如,黃龍士與徐星友的受三子局,就出現過一個天下劫。
因為這個劫太大,找不到合適的劫材,黃龍士不得不將一塊四十多目的棋拱手讓給對方。
劫材不利,不得不消劫,因而損失了幾十目。是不是只能認輸了?
來看看對局。
黃龍士讓徐星友三子,執白,終局贏二子半。
此局,白棋在左下角以少敵多,利用黑角缺陷活了一塊棋,上邊的一塊棋也行至中腹,暫時無恙。
隨後,戰火蔓延至右邊,白棋在右邊活出一塊棋,連着右上角和右下角,白棋在右邊的模樣不容小覷。黑84在三子優勢下也不得不打入右下角的白陣。
一番努力后,白117大飛,試圖將右邊一組孤棋與中腹白棋取得聯絡。黑118碰、120扳阻斷白棋的聯絡。
最後當白棋125打吃時,黑126選擇下出天下劫。
白棋提劫,自知沒有更好的劫材,於是放棄左下角,選擇129粘劫。
黑在右下角連走128、130,吃住白棋,獲得四十多目,至此,右下角,也就是整個棋盤四分之一的地都屬於黑棋。
在這種形勢下,白棋居然迎頭趕上。
白131打吃,充分抓住了右邊黑棋的弱點,至149和151,連續兩手打吃,黑棋一大塊棋被切斷在右下角。
隨後,白棋中腹和右邊走出的孤棋吃住黑中腹數子,白棋也獲得整個盤面的一角——四分之一有餘。
黑棋沒有先走157位先手,而是走156位粘,足見弈者當時慌不擇路、分寸大亂的窘態。
白棋再掠奪上邊一塊地。之後各自收官,白勝。
看看這個天下劫。
白127提劫,黑選擇128拐,這是全局最大的劫材。
最大的劫材就是最好的嗎?
顯然不是,從後面的行棋進程可以看得出來。
已故棋手陳祖德九段在《血淚篇》一書中,提出黑應另外選擇劫材,用A、B兩手代替128、130的想法。
從後面的進程來看,這兩手消除了右邊黑棋被吃的命運,雖然目數上稍損一點,但是黑棋在整盤棋的目數上還是領先的。
強大如黃龍士,在黑棋這樣的選擇后,又會有怎樣的妙手?
如果黑棋選擇連走A、B兩手,讓白棋消劫。白棋消劫后,左下角的白棋可以暫時看作活棋,白三角二子可看做死棋。
不知道如果局面這樣發展,黃龍士又會怎樣力挽狂瀾?
畢竟白棋是黃龍士,總不會讓人失望。
小結:
打劫要看劫材,劫材再大,對方也不一定會理會。選擇合適的劫材,除了考慮劫材大小,也要考慮對方不去理會、選擇粘劫后對己方棋形厚薄的影響。
在那個沒有相機、DV和手機的年代,這些棋譜也許就是最好的“影像資料”。
棋至百半,徐星友有多鬱悶,對面的黃龍士就有多瀟洒,公子無雙。
把棋譜從棋盤上一子一子地還原,鏖戰重現。
參考書籍:
《血淚篇》(陳祖德著,中信出版社)
關注,分享有價值的圍棋知識,一起自學漲棋吧!